【//m.xwpdw.com--国内】
来源:三联生活周刊
2022年12月7日国务院《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》发布后的两周内,我们和武汉市第六医院(江汉大学附属医院 武汉市第二老年病医院)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李发久联系了三次。
第一次是12月16日,那天他刚刚从高烧中恢复,科室包括ICU在内的100多张床位已经住满,医务人员在一周内连续感染减员,最严重的时候科里只有4名医生值班;第二次是12月23日,这时科室里医生已经全员返岗,但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情况仍相对复杂。每隔十分钟,我们的通话就会被院内急诊和科室患者的新情况打断。12月24日简短采访一开始,李发久就告诉我,前一天晚上,他参与危重症患者急诊抢救直到凌晨。
以下是对我们三次采访内容的整理——
三联生活周刊:这一波感染中,我们医院的患者大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明显增多的?
李发久:大概是在一周前(12月10日左右)明显增多,具体的数目还不清楚。现在各个病区的病房基本上都是满的,病人比原来多出50%应该有的,但还没有出现严重的医疗挤兑。
三联生活周刊:目前医院对患者是什么样的收治流程?比较普遍的症状是什么?
李发久:目前我们医院各个科室都可以收新冠患者,大部分科室都不接平诊患者了。以我们科室为例,以前本来有肿瘤患者,情况稳定的也都返回家里休息,等这个阶段过了再治疗。
现在新冠病人来了,首先会去门诊或急诊科,或者是发热门诊,去发热门诊会先查核酸、查抗体,一般发热超过5天,我们会建议病人去做个肺部CT,CT有问题的,就送到呼吸科,略轻一点的,其他科室也可以分流一部分。
目前普通门诊的患者,大都以咳嗽、喘气、呼吸困难、胸闷为主,症状不严重的,直接就开药回家了。如果有比较重的症状,比如呼吸困难、血氧饱和度维持不好,跌到90%以下那就要小心了,就要住院治疗。
三联生活周刊:患者入院后会做哪些治疗?
李发久:对症处理。以缓解症状为主,有些也需要抗感染治疗。目前住院患者里,主要的症状还是发烧,其他的会有咳嗽,一小部分人有腹泻、咽痛。有高血压、糖尿病、慢阻肺等基础病的病人,恢复得可能就慢一些,需要输液,调整基础并的药物治疗等等。
目前大家都是按照第九版诊疗指南来进行用药检查,比较重的特殊病人,或者有各种基础疾病的,就会请呼吸科、重症医学科和急诊科的大夫来会诊,一起制定诊疗方案。
三联生活周刊:最近这一周遇到比较重的患者是什么样的?
李发久:住在我们科的大部分患者本来就有肺部基础疾病。现在有一些患者发烧温度比较高,肺部感染比较重,病灶比较多,氧饱和度最低有到百分之四五十的,很多需要呼吸机和气管插管。
我们病房里,普通的重症就是呼吸频率增快,频率每分钟大于30次每分,或者氧饱和度下降到93%以下,或者是氧合指数也下降或者症状进行性加重,还有肺部CT影像学的变化,很短的时间内感染面积就超过了50%,这些都是重症。
危重症就是患者出现呼吸衰竭,需要插管呼吸机等机械通气治疗,还有出现休克和其他脏器功能如心功能、肺功能和肾功能的衰竭。
三联生活周刊:我们科里的ICU床位使用现在是什么情况?
李发久:到12月22日为止,武汉47家大型三级医院开放床位63843张保障重症救治。我们医院的ICU床位,以前就是百分之百满负荷运转,包括我们呼吸科的ICU也全部都是满的。这一轮暴发后,每天具体有多少患者还没有统计,但每天都是满负荷运转。
现在武汉门诊和病房病人都比较多,想住进来比较困难。我们国家人口基数大,肺部有病灶的患者本来就比较多。我们医院目前的情况,重症还是集中在有老年基础疾病的高龄患者。超过80岁的高龄患者,原来的病情是有可能加重的,他们能否熬过这个寒冬,我觉得还是很危险。这是最主要的问题。
目前在我们医院就诊患者中,中青年出现重症的很少,除非特殊情况,比如中青年里有糖尿病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,他们还是归入基础病患者的范畴。
三联生活周刊:现在医院的药品供应能够保证吗,其他器械呢?
李发久:目前药品供应基本能保证,设备器械稍显紧张,比如呼吸机。现在每个科室的患者都很多,重病率也比较高,不同科都要用呼吸机,我们科里有近20台呼吸机,也会出现不够的情况,有时要在医院里面相互借。但无论药物还是设备,短缺没有网上传的那么严重,至少我们医院暂时还可以。大家可以有这个心理预期,基本的药物是能够满足的。
三联生活周刊:现在医院里的重症患者有用到奈玛特韦片/利托那韦片 (Paxlovid) 等特效药吗,效果如何?
李发久:现在我们医院有患者在使用这些特效药物,主要是辉瑞的Paxlovid和国产的阿兹夫定,这类药物的作用主要是抑制病毒的复制,从前期数据来看,奈玛特韦片的数据略微优势一点,但二者差异不大。因为这个病目前还没有其他特效药,大家都还是把抗病毒药物当做像救命稻草一样。目前对它的要求是尽早使用,感染三天之内使用最好,实在不行五天之内用也是可以的,重症和危重症患者都可以用,如果个人能接受价格的话,轻症也可以使用。它的主要作用就是预防轻症向重症转化,降低重症发生率。对于它是否必须服用和服药后的疗效我们依然在密切观察,但至少在病毒控制方面它还是有一定效果,所以在临床诊疗中也是按照第九版的指南推荐,常规能够用的都给大家用上去,这样可能会救更多的病人。
关于药物副作用,这两种两个药物还算比较安全,它的副作用主要还是消化道反应,但因为这个病毒感染本身就有消化道症状,目前来看药物没有严重增加并发症发病几率。
三联生活周刊:您强调这类药物还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,使用中医生会特别注意哪些指标呢?
李发久:首先如果患者本身有严重的肝功能、心功能和肾功能不良,在使用上是需要调整剂量的;另外它可能会和我们常规临床药物有相互作用。因为这次住院患者大部分都是高血压、心脏病、糖尿病患者,他们平时会使用一些抗凝药,降压药或降低肺动脉高压药物和靶向药等,这些药物说明书上有一些是明确规定,尽量不要配合抗病毒药物使用的,因此在治疗中需要根据医生的处方指导。
三联生活周刊:您感觉这一波传染和转归(病情的转移和发展)的时间线有什么特点呢?现在已经到重症高峰了吗?
李发久:差不多。第一周门诊的病人多一些,现在则是重症患者慢慢表现出来。但我们每天都在满负荷运转,目前还没有太多时间去关注趋势性的变化,每天都太忙了。另外,我们科室的患者,平时就很多,也就是说我只有这么多床,只不过现在周转比原来更快,病人的病情更重,我们每天的工作量更大,所以峰值跟原来对比,反而不是特别明显。
具体的传播和转归特点,要从整个社会面上去看待。其他科室的大夫以前没看过呼吸系统疾病,感受可能会深一些。
三联生活周刊:三年前武汉第一次暴发疫情时,您的科室也收治了重症患者,这次的重症和当时相比有什么异同之处?
李发久:当时有中青年人,有的甚至没有基础疾病。这次主要还是以中老年为主,涉及心血管疾病、高血压、心脏病、糖尿病等基础病,还有脑梗塞长期卧床的,还有呼吸系统的慢阻肺哮喘等这些老年疾病,还有肿瘤患者。
这些患者,如果基础病日常维持得比较好的话,这次即使感染,暂时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,但病情一旦叠加,就非常危险,难以控制。
这个病毒对我们的肺部以及各个器官,比如肾脏和心脏有一定的损伤,尤其对心肌损伤比较严重,很多患者都被检查出心肌酶谱的上升(心脏的心肌细胞含有特殊的酵素,当心肌梗塞或急性不稳定心绞痛发作时,心肌细胞会坏死崩解,这时这些心肌酶会溶解到血中,造成不正常的升高)。甚至年轻人也有一定的心肌损伤概率。不管是轻症、重症还是危重症,都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一些症状变化,比如在家观察的轻症患者,如果出现明显的胸痛胸闷,症状加重,不要想当然认为是发烧导致的,还是要尽早就医。
另外我们的临床观察和过往数据研究也显示,感染患者的肺栓塞的几率也会升高一些,病毒会造成肺动脉里一些小的血栓增加,引起肺栓塞,加重患者的缺氧状况,所以在医院里要常规监测凝血功能,必要的时候加用抗凝治疗,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。
三联生活周刊:现在的治疗跟三年前有什么异同?
李发久:虽然相比武汉时期的病毒,奥密克戎毒力减弱了,但还是同一类型,所以基本的治疗框架和原则是不变的,比如降温补液,必要的时候给予抗感染治疗等,这些治疗手段基本类似的。
2020年武汉疫情期间我们也参加抗疫,和这次相比,当时患者病情还是要重一些,那时病毒毒力很强,疾病病进展非常快,救治的难度比现在大,现在救治效果要好一些,大部分患者都还能够救过来,因此死亡率不会比那次高。但要说具体多少天转归,进展特点,因为现在还处在高峰期,实在太忙了,暂时还没有总结出规律。
三联生活周刊:如果粗略总结一下的话,这一轮治疗中,医生有哪些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?
李发久:对这一轮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,基础病要同步治疗,不能只注意到肺或心脏。也就是肺部感染时,还要兼顾基础疾病,比如血糖、血压的控制,心肌酶的调整,抗凝治疗,这些都要兼顾。对于本身就有基础病的患者来说,平时该吃的药一定要吃,千万不能说我为了治疗新冠,把其他的药都停掉,在这个时期把基础病控制好,对防止新冠病情恶化是非常有价值的。
三联生活周刊:普通人判断的话,老年人感染后,出现哪些信号是比较危险的?
李发久:第一个就是他无论高烧还是低烧,但精神食欲持续不好,昏睡。第二就是明显的呼吸困难,有咳嗽、有喘气,呼吸困难,有胸痛,这是老年人比较突出的表现。
根据我们的观察,老年人高烧的可能性不大,高烧患者甚至不多见,主要症状还是身体无力,没有精神。所以如果老人感染后,出现我上面说的这两种问题,就值得警惕了。
三联生活周刊:老人在家出现以上状况的话,送医之前什么临时应对方法呢?
李发久:老人有基础疾病的话,第一是要保证基础疾病药物的供应,第二是如果家里有氧气,要先把氧气给他供上,家用制氧仪就可以。同时可以监测他的氧饱和度,就是那种夹手指的氧饱和度测试仪,赶紧监测起来,如果血氧饱和度低于93%,就需要去急诊就医(中国的重症标准是低于93%,WHO的标准是低于90%)。
三联生活周刊:如果先粗略地总结一下,目前您接触的医疗医疗系统救治中有哪些经验是值得重视的?
李发久:我觉得三级诊疗还是很重要。前期病情观察要加强,不要让病人都发展为重症。这次我们的社区服务中心做得挺好,承担了一大部分初级的,比较症状比较轻的患者的接诊,给医院减轻了不小的压力。
所以疫情还没暴发的区域,现在最重要的是做好医务人员的准备,从技术到心理准备,都要加强,各种重症的技术和设备、药物要储备好,否则到时候一定会慌乱。
特别是基层社区服务中心,要尽快学习相关新知识,了解这一轮传播的特点,来帮助判断患者目前什么水平,应该做什么。其实现在国家的指南说得非常清楚,什么是轻症,什么是重症,如何治疗等,基层医务人员在这方面也要做知识更新。
三联生活周刊:过去三周,科室里的医生们是怎么工作的?
李发久:医生们基本就是发烧了就休息两天,不烧了就返岗,继续上班。因为周围的人都是阳性,而且医院基本上不查核酸了,所以基本上看症状,大部分医生还是轻症,症状好转就可以正常工作。
因为患者量突然增加,即使满员,医疗资源也相对不足。况且我们第一波的感染量很大,战斗减员非常严重,科室16名医生30多位护士,两周之内已经全部感染了一遍,现在大家都回归了,但大家身体也还没有完全恢复,也有长期咳嗽的,体力也跟不上。希望不要再来第二波。
三联生活周刊:现在科室里的医生还会做一些特别的防护吗?
李发久:帽子和N95的口罩还是要戴的,另外做特殊操作,比如双吸痰,支气管镜插管,这些都会戴面屏。但防护服没穿了,因为从前期情况来看,这个病毒的毒力比原来弱,所以没有再做那么标准的二级防护。